他是不需要拔高的英雄——独家对话电影《杨善洲》剧组中国绿色时报5月27日报道(作者:黄庆)5月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然而在酷暑难耐中,却有一群稀罕的外乡人纷至沓来,其中甚至不乏明星大腕和知名电影人,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相聚在此将杨善洲的故事搬上电影银幕,通过胶片将善洲精神传播至祖国的大街小巷。
光是看演员阵容,就足见电影《杨善洲》的分量。作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大电影项目及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头戏,该片邀请到李雪健、奚美娟、李晨、小陶虹、艾丽娅、吕一等全明星加盟。
据该剧制片人、来自天山电影制片厂的高黄刚介绍,当初选角时,导演和编剧揣摩半天,从老书记及辅助人物角色的外在形象和气质性格寻找相似度,选定了这几位主演比较适合。而演员们一听是参演生态建设公益题材的电影,接触了杨善洲的事迹后,都被杨老的精神所打动,二话不说纷纷加入。
选角过程的一路畅通,为剧组争取了宝贵时间。接到任务后,剧组的创作班子于3月中旬就先期深入到杨善洲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第一线。
他们到善洲林场和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杨善洲老家)考察,也与杨老的亲朋好友、秘书和其他同事、林场周边群众座谈,深入了解杨善洲生前的工作状态、为人处事、生活规律、思想方法和脾气秉性等。为真实呈现杨善洲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创作班子还花心思尽可能地收集当地的民歌民谣和历史故事。杨善洲生长在素有滇西粮仓美誉的云南保山,从地委书记任上退下的他原本该颐享天年,却毅然决然选择绿化荒山,改善地区生态。创作班子通过一系列资料搜集,逐步饱满了人物形象,影片的构思渐入佳境,剧本创作也随之铺开。
据高黄刚介绍,加上导演在内,剧组有7个编剧日夜赶工,不断精雕细琢,前后编审了6稿,才最终敲定。剧本主要从3个方面丰富杨善洲这个角色形象:地委书记任上伟业,他和他的家庭关系,他上大亮山植树的过程。力图通过3条线索,由点到线、由线带面,还原人物当时的心路历程。
另一方面,剧组在实地取景50多处,保山各地都有取景,许多场景都要动用大批群众演员,而剧组一动,大批演员都得跟着动,有时吃饭、饮水都成问题,更别提安全了。时间紧,任务重,成为主创人员挠头的大难题。片子要赶在七一之前上映,这是死命令,刨去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的时间,剧组要在两个月内拍摄完毕,这对于大多数影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拍摄强度可想而知。在拍摄现场,导演董玲和高黄刚这对搭档常分头负责创作和制作工作。
但高黄刚什么都管,他在片场的外号叫八爪鱼。开机前10天,剧组就完成了全剧1/3的拍摄任务。
然而,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气候变化就像娃娃脸,眼下雨季来了,更像是跟他们较劲。现在,剧组每天得两手准备,晚上打通方方面面制定好两套方案,第二天看天行事,随时更改计划。每天至少开机16-17小时,还都是双机拍摄,外景、内景齐头并进。
剧组这样的日夜赶工已连续好一阵子,平均算下来,演员们除去卸妆和讨论剧本,每天只有2-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凌晨1时以前根本不可能回房,有时连化妆都瞌睡。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演员们依然抓紧一切拍摄间隙熟悉剧本,揣摩戏路。当年跟随老书记的原大亮山林场(善洲林场)场长自学洪,看到李雪健忍着刚做完手术的疼痛,在主席台上像杨老那样激情演讲,十分感慨:简直是老书记又回来了!我想起当时的情景,止不住流下泪。李雪健演戏,不但追求外表的相似,还要从骨子里贴近杨老的言谈举止。
一有闲,雪健老师就很谦虚地向我们学表情、学动作,看他的认真劲,好像一直都在戏中。现在,自学洪和李雪健常一起唠家常,他很佩服这些艺术家的敬业精神,尤其李雪健身体尚未恢复,却依然坚持拍摄,全情投入。有时候年轻演员都累得就地休息,而作为杨善洲扮演者的李雪健,全程都得保持拍摄状态,每天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身兼摄影、制片、导演数职于一身的高黄刚,也为李雪健老师的演技所折服。他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老书记坐在自家门口(简易茅草房)的一个镜头杨善洲老书记生病了,把吊瓶往家门口的松树上一挂就完事儿,正巧这天由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副省长前来慰问,看到这情景拉着老书记就要往医院送。
李雪健老师将杨老乐于清贫,将就自己的固执心态和表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镜头后面的高黄刚看到这一幕,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一下子就被老书记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所笼罩。主旋律电影如何拍得好看是文艺界一直头痛的问题,而电影《杨善洲》由于是以人物故事为主体,骨干和细节搭配,使电影的艺术蕴含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导演董玲并不认可将之简单地划作主旋律电影:影片具有强烈的纪实风格,但又不乏抒情场面,可以说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也是一部文艺片。
高黄刚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介绍:这次任务,剧组力求朴实细腻地白描刻画。他认为,老书记是这个时代不需要被拔高的英雄,随便一件事拿出来说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相信越返璞归真的东西越能打动人。
剧组只需要真实可信地把老书记做的工作、他的心路历程、动机动因表现出来,让真情自然流露。董玲对此就深有感触,杨老脱口而出的一句质朴的话她至今记忆犹新:我捡果核是为了种果树。弯弯腰,就有苗了,有什么不好意思,人家说这个丢面子,我不说我是地委书记,谁知道我当过地委书记?这些毫无官腔毫不做作的言语,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因此,董玲把杨善洲日记里的很多原话不加修饰地直接运用到台词中。
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杨善洲》将于近日杀青,赶七一档期在全国院线上映。有专业人士的精心打造、专家学者的悉心哺育,《杨善洲》定会如一名儒雅而沉稳的老者缓缓步入观众的视线,春风化雨般浸润亿万群众的心田。
李雪健篇超乎外表的神似拍摄之余,李雪健抓紧一切时间熟悉剧本,揣摩戏路。上妆后的李雪健不仔细认,俨然就跟杨老书记一个模样。当李雪健头戴鸭舌帽,身穿灰色中山装出现在片场时,很多老百姓都呆住了:这不就是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吗?就连走路姿势,边走边跟每个人打招呼的举动,都活脱脱跟老书记一个样,有些群众演员看到这个景象,禁不住流下泪。
大家都说,李雪健老师做到了超越外表的神似,不但扮焦裕禄入木三分,也把杨善洲演绎得十分逼真。走在路上,李雪健常常向人请教杨老书记的穿着打扮和饮食起居习惯。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杨善洲生活习惯的一些细节。
诸如:杨老吃饭的时候,热了会不会脱衣服?钢笔是插一枝还是插两枝?他都做过详细的考证。杨善洲的三女儿杨惠琴对此特别感动:都是我父亲的习惯。李晨也对李雪健的表演十分敬佩:非常原生态。
一举一动都认真琢磨,细心刻画,这就是人民艺术家为创作一部纪实作品的执着追求。奚美娟篇文艺工作者就像一棵树杨善洲全家福奚美娟曾主演过另一部生态题材的影片讲述治沙典型牛玉琴事迹的电影《一棵树》,这次出演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亦可谓是得心应手。作为知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每演一个角色,都要先和生活原型同吃同住同劳动。她认为:下生活是演员的重要一课,扮演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首先就要把握她们的内心真情,而这些不是光靠演技就可以解决的。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奚美娟不但能捕捉到人物的脉搏,更能收获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一棵树》让奚美娟认识到栽树对治沙的重要性,她曾在采访中表示:要不是穿上牛玉琴的旧衣服,每天跟着她走一个多小时去刨坑种树,我难以想象一个瘦弱的女性,如何硬是栽出一片沙漠绿洲。而《杨善洲》中好端端的地委书记选择种树,就是为了让大家安居乐业,使荒山不再难管,家乡的生态福泽后代。所以一接到《杨善洲》剧组的邀请,奚美娟立刻就答应了:出演这类影片能很好地培养我的生态意识,我能用自己的影响力激起更多人这种朴素的情感。
正如奚美娟在她发人深省的博文中所写的:文艺工作者就像是一棵树,离不开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土壤和水分。如果束之高阁,在温室里培养,只能是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弱苗。
因此,文艺工作者只有下基层,接地气,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创作灵感才能源源不绝、永葆长青。务林人篇林业职工本色出演采访结束后,听林业职工段应华说,要不是出了杨老书记,施甸这个顶着贫困帽子的小县城,祖祖辈辈都见不到那么多官员和明星。
以前没看过拍电影,不知道演员不好当。导演要求非常苛刻,一点不足都要重来。
段应华还记得头一天拍摄,台上一些年轻演员表现不自然,导演就开批了:就因为你们几个,让全场受累,群众演员都表现得比你们好!就这样,每个镜头都要拍5遍以上,刚刚动完咽喉手术的李雪健老师,每次都强忍疼痛高声呐喊。导演精益求精,演员也一丝不苟。
同样的动作,要是平时,大家肯定烦了,但是看着台上的李雪健老师一遍一遍,大家也一次更比一次群情激昂。她很骄傲自己曾与老书记共事,很骄傲林业职工排在群众演员的最前面,从前十几年难得上电影院一次的她,决定等这部电影一上映,就算票价再高也要去。网友篇反响强烈翘首以待@透过那夜的风:很期待这种透着中国本土原汁原味的电影。
@阳光:李雪健先生瘦了很多,保重身体,我们还等着看你的电影呢!@崇祥:这才是真的演员!实力派!@秋色撩人:难能可贵,向杨善洲同志致敬!@佚名: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书记。@油怍:朴实才是最好的演员人生。@上善若水:作为杨善洲老书记故乡的一名成员,但愿你们的作品能反映出我们心目中杨老书记的光辉形象。
因为我们都在无私地为你们拍这部电影倾注着心血,为你们的拍摄工作保驾护航。@孙同志:很温馨很幸福很纯朴。
本文来源:PG电子-www.o-abc.com